深圳成香港险企拓展内地市场桥头堡
发布时间:2010-7-6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发布时间: 2010-04-08
国内首个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再推进
作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中国内地对任何一家想掘金的保险巨头而言都极具诱惑力。近日,保监会支持香港险企在深圳设总部的高调表态,有望吸引港地险企大规模进入深圳市场。
两地险企合作进入实操阶段
3月28日,保监会与深圳市政府签署的《关于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合作备忘录”)显示,深圳将继续推进保险创新,支持香港险企在深圳安营扎寨,设立中国总部、分支机构以及各类后台服务机构。
此次合作进一步明确了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将推动深圳区域性保险中心建设。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此前保监会也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香港与内地的保险合作,但多是停留在信息交流、高管互访上,下一步将真正进入双方融合的实操阶段。
“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远高于内地,这一政策倾斜,有望推动香港险企大规模进入深圳市场。”深圳一家险企负责人分析指出。统计显示,目前香港的险企已增至260多家,其中寿险公司60家,加上分支公司、代理公司及经纪公司等,保险机构总计超过2800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港地保险机构都在谋求境外拓展。
优势互补有望带来双赢局面
早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有多家香港险企明确表示要发展内地业务,惟一一家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险企——太平保险集团(当时称“中保集团”)也于同一年率先在内地复业成立太平人寿和太平保险。由于深圳处于内地改革的最前沿,具有港资背景的太平保险集团和中银保险先后登陆深圳市场,作为开展内地业务的踏板。
太平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曾指出:“很多国际公司将香港作为进入内地发展的跳板,把未来区域发展的定位放到内地。与香港保险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很大。”深圳的此次创新发展,无疑会刺激港地险企大规模进入。
此前,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新闻发言人吕志兴披露,更多的香港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甚至代理公司,都会以独资、合资、入股、战略联盟等有形方式融入内地市场,谋求更深更快的发展。香港中国交通保险公司就一度做出三种进入内地市场的方案。
但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港地险企入主内地较为缓慢。不过,2009年底在香港拥有成功银保经验的汇丰保险公司进入内地成立了汇丰人寿,成为港地险企进军内地市场的一大里程牌。
支持香港险企进军深圳市场,不仅可为港地险企带来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将推动深圳保险业创新保险经营理念。
据了解,目前尽管内地保险业发展迅速,年度保费突破万亿元,但是保险业仍然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具有150年发展历史的香港保险业已相当成熟,法律制度也较为健全,值得内地保险业借鉴。”一位保险专家指出。据悉,去年10月实施的新《保险法》中的“不可抗辩”条款就是借鉴了香港保险法规中的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投保两年以上的寿险索赔的相关规定。
针对此次深港合作,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认为有利于提高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改革创新。
一位在中国平安工作近10年的高管指出,香港保险产品创新也是内地险企学习的对象,近几年内地兴起的混业经营、按揭贷款类保险、信用卡保险就是明证。
“合作备忘录”就特别指出,支持有条件的深港两地保险机构在产品开发、渠道开拓和理赔服务等方面开展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
相关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
事实上,此次港深合作是深圳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再度深化。早在2006年5月,保监会就联手深圳市政府将深圳定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经过创新发展,曾率先解决保险营销员参加社保问题、率先推出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制等,并于2006年推出校方责任保险,2007年推出医疗责任保险,此类成就显示了首个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活力。目前,深圳保险市场保险法人机构12家,保险总资产超过8000亿元,法人机构数量和总资产均列全国第三位。
记者近日获悉,针对此次加强香港与深圳的保险合作,保监会正在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此外,依据“合作备忘录”,深圳将开展商业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试点,推动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研究开展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组织形式的保险公司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险营销体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中介机构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等多项改革创新。